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后娘文里的炮灰前妻第9节(1 / 2)





  正说着,木门被敲响,已经脸熟的邮递员在门口喊道:“刘大恭,你的信!”

  刘杨氏一听急忙跑到门口,兴高采烈地接过邮递员手里的信跟邮递员打招呼:“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啊?”

  “过年积压的信件比较多,还得去偏远的村儿送,就这还晚了呢。”

  看着门口说话的俩人,王来娣小声跟余桃说:“肯定是青松又寄信过来了,说不定催着让你去随军呢。”

  这次王来娣猜对了,刘青松这封信的确是让余桃快点随军的,信中他写道房子收拾好了,余桃准备准备就可以出发了。

  刘大恭念完信后,刘杨氏眉眼带笑调侃道:“他还催呢,看来是等不急了。”

  大家都笑,刘柏杨却说出自己的担忧,“娘,俺前段时间去首都,听人说火车上拐子特别多。阿桃带着三个孩娃上路安全吗?”“有这事?”刘杨氏疑惑地问道,“火车不是一路开到终点吗?咋还有拐子?”

  刘柏杨出去见识一圈后,说话声音都比以前大:“不是,火车半路上会停的。火车站人挤人,孩子被偷了都不知道。”

  “那可不能让阿桃一个人坐火车。”刘杨氏道,“干脆让青松回来一趟,这都两年没见过他了,刚好回来接阿桃他们。”

  “青松在干正事,哪能随便回来?”刘大恭敲了敲长烟杆,“干脆让柏杨再跑一趟,把他们母子几个送到。”

  听了公公这话,王来娣眼珠一转,“娘,我看爹说的没错!青松保卫国家呢,哪能轻易回来?干脆让俺跟柏杨一起去送阿桃,保证平平安安地把他们交到小叔子手里。”

  刘杨氏当然知道刘青松不能轻易回家,她只是想儿子了。听了王来娣的话,刘杨氏也顾不得伤心,骂道:“怎么哪都有你的事?你跟着去干啥啊?”

  “俺想去见识见识呗。”王来娣滚刀肉,根本不怕婆婆骂,“再说了,这不是也怕别人在背后嚼舌根吗?”

  大伯跟弟妹一起出门,村里的那些长舌妇又该在背后嘀咕了。

  “俺看谁敢在背后嚼舌根!看我不撕了他们的嘴!”

  王来娣缩了缩脖子,看着余桃跟看救星一样,“弟妹,你说,让不让俺跟你一起去?”

  余桃听了刘青松的来信内容之后,心里一直不平静。

  上辈子几乎也在这个时间点,刘青松从部队来信,让她带着几个孩子去随军。

  几天后,余桃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踏上北上的火车。

  禹都到东北的火车要在路上走三天两夜。余桃记得很清楚,那是在第二天深夜里,周围的乘客沉入梦想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,火车在半路上停了下来。

  余桃就是那时被人用沾湿的棉布迷晕带走。再次醒来后,她独自一人被关在一个破旧的小木屋里,眼睛和双手都被绑住了,三个孩子没一个在她身边。

  那棉布上是什么,让她一闻就失去了意识?而且拐子是怎么把她从火车上弄下来的?

  若是没有火车上的工作人员配合打开火车门,直接在众目睽睽之下,把余桃从窗口里扔出来,很容易惊动沉睡的乘客,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…

  第14章 离别【捉虫】

  除非火车上的工作人员有拐子的内应。

  余桃往更可怕的地方猜想,说不定铁路系统上层都被那些拐子侵入....

  上辈子余桃半昏迷中清晰地察觉到,她从国内一路被卖到阿麦瑞克国,是通过铁路偷渡的。

  若是只有余桃自己人,她可能会选择钓鱼执法,在上辈子的那个时间点,孤身一人坐火车引诱拐子,能抓住一个是一个。

  可是她不能,她还有三个孩子。

  为了三个孩子的安全,她必须把所有的风险都扼杀在萌芽里。

  有大嫂跟刘柏杨跟着,起码安全多了一层保障。

  “娘,三个孩子最大才六岁,要是安全也就罢了,这有拐子我一个人带不了三个孩子。”余桃道,“路上有三天两夜呢,俺看就让大哥大嫂一起送我们去一趟。”

  “是啊娘。”王来娣说,“俺帮你看看小叔子在那边过得好不好。娘,你就让俺去吧,俺都快三十了,还没出过青岚县呢!”

  “俺都六十了也照样没出过。”刘杨氏没好气地说了一句,话是这样说,刘杨氏的态度明显软化,“老头子你看呢?柏杨过年刚请完假,这还能请假吗?”

  家里小事刘杨氏说了算,大事还要刘大恭做主。

  “去。”刘大恭磕了磕烟灰缸,下定决心,“不上工就不上工,就是少几天公分,还是二儿媳妇和三个娃的安全最重要。”

  刘大恭一锤定音,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。

  车票买好,又给刘青松拍了电报,告诉他是后天晚上的火车。

  接下来几天,刘杨氏都在为几个人出发做准备,临到余桃带着几个孩子走了,刘杨氏反而难受起来。

  余桃这一去,就跟青松一样,刘杨氏想见他们一面就难了。

  她三个孩子,老大刘梅香嫁的远,过年都没有回来,老三青松在外当兵,两年见不了他一面。如今连阿桃和三个孩子也要走了,下一次见面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。

  刘杨氏想到这里,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偷偷抹眼泪,白天起来又强颜欢笑着,给余桃准备东西。

  几个人路上就不少吃,刘杨氏一大早就起床进了灶屋。

  今天是余桃和三个娃在家里的最后一天,刘杨氏把积攒了几个月的蛋都拿了出来,咸鸭蛋一股脑的煮了,鸡蛋专门用一个小陶罐做茶叶蛋。

  除此之外还有油炸花生米,炸小鲫鱼.....

  缸底的东西不多,刘杨氏想给余桃多带点东西都没办法,家里有些吃的还是青松寄回来的。当娘的连这一点都没办法给孩子做,刘杨氏想着想着又坐在灶屋里抹起了眼泪。

  余桃起床看见刘杨氏一边烧火一边抹眼泪,心里也难受,她没有打扰,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,就转头出去喂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