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2节(1 / 2)





  衙门的护卫立刻阻拦,又有人一步跳出来:“休得无礼,这是大都督的叔父,看,这是大都督的印信。”

  大都督在剑南道就是天,护卫们立刻退开。

  李敏将手中的印信一甩,身姿如柳摆:“三老爷,请。”

  以前李奉耀跟李奉常一样很是讨厌这个太监一般的李敏,私下抱怨大哥为什么让这样一个人当亲随,现在看也没什么,反而觉得挺好的。

  这大概就是别人的和自己人的区别。

  这个李敏以前依仗李奉安捞个送孝敬的差事,在李家混的风生水起,李奉安不在了,他就成了丧家犬,在剑南道被排挤,连送孝敬的差事都没夺走了。

  李明玉众星捧月,轮不到李敏挤进去,李敏便来攀附他。

  李奉耀一眼看穿李敏的心思,但是,他不介意,他现在也需要人手,这么久了,而且元吉不在,剑南道的内部的铜墙铁壁也该松动了。

  剑南道的旌节在姓李的手里,剑南道姓李的只有两个,他是李明玉的长辈亲叔如父。

  李奉耀迈着阔步走上台阶,严茂站在门口相迎。

  “我有事交代你。”李奉耀沉声说道,越过严茂进了厅内。

  李敏紧随其后,对严茂重申:“天大的事哦。”

  他们进了厅内,李奉耀被让在上首,严茂在一旁站立,随着李奉耀说话而不时德点头。

  他们的声音很小,站在回廊下的项云听不到,但他知道他们在说什么,李奉耀也接到了李奉常的信,毕竟他的女儿要代替李明楼去太原府。

  李奉耀在叮嘱严茂不许告诉李明玉。

  项云收回视线要离开,然后看到终于说完的李奉耀接过李敏的茶润口,停下点头的严茂却没有闲着,从桌上拿出几本文书递到李奉耀面前,指点其上说话。

  李奉耀举着茶,认真的看和听,一旁李敏从他肩头探身看,不时在耳边低语几句,李奉耀便神情严肃的点头,摆摆手。

  严茂便收起一本文书,又翻开一本,李奉耀坐在上首,一手端茶一手翻阅,最初的拘谨不安随着严茂和李敏的顺从和恭敬渐渐散去。

  这是在请李奉耀插手剑南道事务了。

  这无可厚非,李奉耀是李明玉的长辈,他们是一家人,不像自己姓项,是外人。

  这是严茂的意思,还是元吉的意思?

  还有,如此平静的面对李明楼的再一次失踪,还接受了李家的做法,这是严茂自己的决议,还是接到了吩咐?

  项云转身走了出去,冬风掀动他的衣袍在脚边飞舞。

  第八十四章 心满意足

  项云离开,李奉耀也心满意足又被李敏催促着回大宅里去了。

  “家里才更要紧。”李敏对李奉耀低声说,“跟明玉接触最多的,他们可不能坏了事,三老爷你快回去坐镇。”

  真是太忙了,家里的事,还有江陵府家里的事,现在还有衙门……

  李奉耀意气风发脚下生风,不过也没有忘记严茂:“严将军有什么事让人来家找我。”

 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,除了元吉这个恶奴,剑南道的其他人都是明白事理的,李奉耀对严茂和蔼又诚恳:“剑南道如今到了要紧时候,我们当齐心协力。”

  严茂应声是,目送李奉耀带着李敏离开,李敏在迈出门前回头对他做个捧心状,严茂面无表情没有丝毫的反应。

  厅堂里安静下来,严茂坐回书案前,将适才被李奉耀做过决断的文书放到原本就已经处置好的一摞中。

  大小姐的吩咐是让李奉耀有三老爷的面子。

  做面子是很简单的事,一些原本就敲定的让他来做决定就好了。

  严茂没有继续处理事务,想着大小姐和元吉的信,大小姐的信是直接给了李明玉,她负责给李明玉解释,而元吉则负责给他安排。

  元吉说大小姐吩咐过李家只要不插手剑南道,就随他们去,内里该怎样怎么样,外表要给足面子。

  李家要用其他人假作李明楼去太原,这是李家人跟项家的事,不影响剑南道。

  虽然不太理解留在窦县的意义,但对于大小姐的决议他是不会反对的。

  严茂提笔开始给元吉写回信,将这边的事给他详细说清,不忘调侃元吉,项云并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,半点没有提及李家的安排,他根本就对李家不屑,还是自己主动说服他才同意李家的做法,没有跟李家的合谋隐瞒剑南道。

  这怎么可能嘛。

  严茂的笔停顿下,从大小姐把元吉留在身边之后,对项云的态度就不一样了,元吉也在给自己的信中明确的指出,剑南道的事由他们四人做主,无论什么事都只经过他们四人的手不要麻烦别人。

  项云被归于别人。

  为什么呢?严茂想到大小姐第一次去太原府路上出事归来,然后第二次又离开了,这样看来大小姐对与项家的亲事似乎态度有变。

  如果不打算成亲,跟项家是有些尴尬,不过严茂觉得就算亲事不成,项云不会有芥蒂,而且他们剑南道又怎会在意芥蒂?

  不管是因为什么吧,严茂不想了,既然是大小姐和元吉已经商议好的,他就按照吩咐做。

  严茂将信写完晾干,唤人送出去,然后静了静心继续处理事务,道衙里人来来往往忙而不乱。

  衙门后方的李家大宅里气氛微微有些忙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