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丈夫养外室后我悟了第62节(1 / 2)





  苏老爷笑呵呵的让开路,等人走了,他跟苏夫人道:“没想到我运气还不错,在路上也能捡到个贵人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承恩侯今日临时被太子叫了去,回家的时候,已经累极了,完全忘记了苏家的事情,等到管家来说,苏老爷派人送来了拜帖和信,顿时皱眉。

  “不是说好了来承恩侯府住么?”

  然后打开信,信上说了他今日到京都后,没有遇见来迎的人,又不知道承恩侯府在哪里,再加上路上有知己好友邀约,便带着一家人过去住了。

  话说的十分轻和,倒是没有怨言在,但是话里话外,还是埋怨上了他。承恩侯叹气,叫人去让盯城门口的老仆来,老仆就跪下磕头,吓得半死,道:“昨日里贪吃,吃了好几块红烧肉,今日便拉肚子了,我在城门处来不及让人回来替换,也就一会儿功夫,谁知道却没有接到苏大人,侯爷,小的知错了,求您别罚小的。”

  心里道倒霉,觉得自己偏偏今日拉肚子,他其实还拉了一天,却也不敢说,回来本是觉得不要紧,要混过去的,谁知却闯了大祸,吓得脸都白了。

  事情已经发生了,再说别的也没用,承恩侯让他下去,准备第二天下朝之后,亲自前去赔罪。

  苏弯弯这个儿媳妇还不错,处处都周到,虽然想给自己儿子殉葬被人救了下来,导致事情闹大了,但是男人之间,一般是不说这话的,所以也没有多少风言风语进他耳朵里,再说了,那日,儿媳妇本是要在家里自己死,那脖颈处勒痕,可不是折霜她们去了才挂上去的,大夫说的明白,真就差一点命没了。

  这般的儿媳妇,他没有什么可说的,于是便让人日夜看护着,好在过了一月,折霜和威远侯夫人日日上门开解,情形好多了。

  承恩侯没有让苏弯弯殉葬的心思,他是在京都长大的,也曾听闻过江南的事情,但一辈子没有出过京都,没有亲眼见过,这次亲眼见了,倒是觉得有些荒谬。

  毕竟京都的寡居之人,也就是去庵堂里面渡过余生罢了,早就没了舍弃生命的说法,就是江南,也少,苏老爷这般,实在是……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评价了。

  所以他上门之后,还要跟苏大人说说这事情,还有……还有给他谋官的事情。

  本是好好的,谁知道他的上官那日见了他,问道:“外间传闻你为让你的儿媳妇给你儿子殉葬,特地给他谋了个官,对吗?”

  承恩侯脸上的神色都白了。他连忙摇头,心知坏了,道:“怎么会如此?谁说出来的?”

  因上官是老上官了,完全否定是不行的,只好解释,“不过是他在外履历够了,多年得甲等,说是想要调任京都,我说可以帮他打听打听,至于其他,我可没有做什么。”

  他的上官就笑呵呵的:“我是愿意相信你,只是外头谣言传多了,就是假的也变成了真的,何况到最后,他若是真得了个一官半职,怕是真要赖在你的头上。”

  承恩侯就犹豫了一瞬道:“但他也到了这个年纪和功绩,多年来只差一个机会,并不算太差。”

  上官摇头,“多年来都只差一个机会,差的是什么,会有人去追究吗?不会。他们只会说,多年来都没有这个机会,怎么就偏偏今年有了。”

  人言可畏,老大人也只能说到这里,道:“你是个有成算的,如此之后,若是在你身上有点污水,那你还要不要走自己的路?我听完这两天太子殿下总是传唤于你,想来对你多有看重,你也确实到了该升一升的时候,若是此时出现了差错,将来后悔莫及。”

  承恩侯越听越觉得老大人说的话在理,于是便去了同僚那边,把之前跟他说好的官职做了人情出去。

  同僚这时候就道:“你这般做,怕是得罪了苏家,这笔账你自己要好好算算,毕竟是你承诺在先。”

  承恩侯就一个头两个大,却到底没有再出手,而是道:“我儿子都死了,苏家不苏家的,将来也不一定会是亲家。”

  然后回家之后还写了一封信给苏老爷送过去,但这封信,这最终没有被苏老爷得到,而是在京都就被人截了过去。

  于是承恩侯就觉得苏老爷并不仅仅是为了没人去接他,而是因为官职的问题。

  想到这里他还有些烦,“虽说是说好的,但也是我去说,如今出了差错,倒是埋怨起我来了。”

  他叹了一口气,回到陈姨娘的院子里面,道:“大少夫人这些天怎么样?”

  陈姨娘最近春风得意,因为苏弯弯病了之后,就万事不管了,她现在手掌大权,什么事情都能做一下主,就是承恩侯晚间也会主动到她房间里面来,实在是美滋滋。

  又因为儿子大婚在即,所以眉毛都是上扬的,可惜了,承恩侯的另外一个儿子死了,她即便在欢喜也要装作哀愁的模样,实在是有些考验脸上的变化和感情,于是叹了一口气,道:“已经好多了,现在也不提死不死的话,只是人还是没什么精神气。”

  这就已经很好了。承恩侯点头,“如此这般,我对苏家也有个交代。”

  陈姨娘就撇了撇嘴,道:“侯爷,不是妾身说什么,实在是苏家太过分,你想想,若是咱们家的瑞姐儿也如同大少夫人一般,咱们该多伤心啊,苏家也真是狠心,竟然把人死里面逼,头一天来了京都,不说上门看看女儿吧,竟然连谴个人来说一声都不意思意思,这年我都看不下去了。”

  承恩侯拍拍她的手,“明日我去跟他说。”

  结果第二天,天还没亮呢,就有人过来说太子殿下让他去做事情。

  承恩侯问:“出了什么事?”

  太子府的人道:“是前几年的账目算错了,太子殿下让人合计了一晚上,还是没有合计好,看着天有点亮了,才让小的过来请您。”

  这样一说,承恩侯哪里还敢耽搁,比起文远侯和南陵公等人,他其实在整个京都来说,也算不得什么重臣,如今得了太子殿下的赏识,时常被叫过出问话,已经有不少人羡慕了。

  还有人说,太子殿下已经有些忌惮南陵公,所以要抬了他上去,可在承恩侯看来,自己远远还没有那个分量,可既然有人说了这句话,他便也想好好努力努力,万一就成了呢?

  人总是贪心不足的。

  承恩侯便着急忙慌的走了,陈姨娘都没有来得及问一问苏家那边怎么办。

  便去问苏弯弯,“你说,要如何是好?”

  苏弯弯用帕子抹着眼泪,“自然是正事要紧,我父亲肯定会体谅的,您这不要管了,我亲自去父亲那边。”

  这便是极好的。哪里有比自己的亲生女儿上门更有说服力的呢?

  陈姨娘就没有管了,只让人准备上好的礼,让人提着,跟着苏弯弯一起去。

  苏弯弯却摆手,欢喜的道:“我很久没有见阿爹阿娘了,早早地便准备了好礼,姨娘不用担心。”

  陈姨娘乐得清闲,多做多错,不做才不错,这都是苏弯弯自己要求的,将来出了事,也不关她的事。

  于是也欢欢喜喜的回去,结果下响的时候,就见苏弯弯哭丧了一张脸,是个人都能看出她的不对劲。

  陈姨娘如今对她有几份真心,道:“我的祖宗,您这到底是怎么?出门的时候还欢欢喜喜的,怎么一回来就脸色变了?”

  苏弯弯只哭,哭的上气不接下气,哭的整个人都不行了,道:“没事,真没有事。”

  却回家一下午,不吃不喝,只流眼泪水,然后晚上的时候,突然让小厨房准备了一大堆菜,进房里面慢慢的吃。